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回到驸马黑化前第81节(2 / 2)


  大将军陆涣之临危受命,被委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,从无带兵经验的韩王李晄成为副帅,奉命结集军队,讨逆诛叛。

  为稳定局势,陆涣之与青州刺史秦昇结亲,为其子陆琨迎娶秦昇之女秦缃君。

  此时,帝室倾颓,天下已有分崩离析之势。

  而怀真则在宛城扎下了跟,并将南阳当做了真正的家。

  自她归来后,婴娘的女学便办得愈发风生水起。

  起先怀真以为她教的是老掉牙的《闺学》,比如《女则》《女诫》那些,所以颇有些不屑,但过去参观了一次后,立刻大为改观,不仅极力推崇,还斥巨资在家宅附近买了块地,让人着手去建一座园子,以备将来扩充之用。

  所以外面兵戈四起民不聊生,但宛城却是风平浪静,甚至大兴土木修建园林。

  各州刺史受辖于最高监察官御史大夫,原是朝廷下派监察郡守的文官,但在历经了近百年变迁后,刺史逐渐掌握了一州军政大权,并形成割据之势,以扬州刺史王世宁为例。

  但时任荆州刺史秦恒年已老迈,并无逐鹿中原的野心,只想在动乱年代躲避兵祸,让荆州不致沦为群雄角逐的战场,故而严防死守,不愿与任何一方过多交涉。

  梁州和扬州相继都遣使来访,想要争取他的支持,秦恒连见都不见,派人将使节送到了宛城交由怀真处置。

  彼时怀真正和将作监的官员一起绘制新书院的图纸,听到这个消息惊地笔都掉了。

  “殿下还是先去处置要事吧,这里交给臣等就行。”

  她本就不擅此道,非要天马行空,从中横加干涉,制图官员们不胜苦恼,但碍于她是雇主,又有无上权威,只得变着法的哄她打消念头。

  偏生她各方面都有所涉猎,虽说博而不精,但也自有一番论调,没那么好糊弄,官员们愈发苦恼,无比希望面对的是个草包,只要出钱出人就行。

  总算盼到了能让她分心的事情,众人便齐齐将她劝离,并远远送出了大门。

  “这可是军国大事,想必没个十天半个月,处置不下来吧?”

  “两州使节,还同时到访,稍微料理不好可就要出大事咯,兴许殿下有一阵子要忙。”

  “那咱们赶紧制图勘测,趁着殿下还在忙,先把一切都定好,到时候呈报数目就行了。她再想横生枝节,也来不及了。”

  众人打定主意,急忙匆匆转了回去。

  他们料得没错,怀真的确被绊住了脚步,因为一件极其匪夷所思的事。

  “既然刺史大人命小臣来见殿下,可见殿下有权决定荆州的大局。”赵王府长史温声恭维道。

  怀真轻叩着掌中青瓷茶盏,笑而不语。

  她也就是个皇室成员的虚名,论职权连个县令都不如,谁知道秦恒怎么想的,竟敢把这种关乎一州兴亡的大事推给她?

  看来是年老昏聩,不愿担责。郡守们各怀鬼胎,也都不想建言,只能把这烫手的山芋抛给她了。

  若她是个皇子的话,想必早都跳出来劝她自立门户了。

  继扬州和□□自立,拒向朝廷交纳财税后,各地无不眼馋,奈何帝室根基尚在,没有王家那样的深厚背景和实力,其他人也不敢轻易效仿。

  “孙长史所言极是。”王家派出的是王世宁三叔家的次子,也就是护国公谢崇的小舅子王世平,这辈分,就算谢珺见了也得行子侄礼。

  “二位不用奉承我,我既是大卫公主,理当捍卫朝廷。你们若问我的主意,那自然是匡扶社稷效忠陛下。”怀真缓缓道。

  两边都是老狐狸,哪会就此信服,便都笑而不语,等着对方先出招。

  于是一场会面什么都没谈下来,怀真惦念着回去继续设计她的书院,不想将时间浪费在这种无聊事宜上,便命人设宴为二位使臣接风洗尘,自己便欲抽身离去。

  但她刚走入后堂,便被一名婢女拦下,“殿下,孙长史有口信,问能否私下同您说两句话。”

  怀真回头,征询似地望向宋康隆。

  宋康隆道:“殿下不妨见一下,若他不愿交底,只是想套您的话,那再打发走也不迟。”

  怀真只得耐下性子,命婢女将其请至小厅。

  **

  “皇叔自己要做叛贼也就罢了,何必拉上我呢?”怀真听到孙长史老掉牙的说辞后,嗤之以鼻道:“他德高望重,本该与杨昌齐力对抗外敌,却为保实力坐山观虎斗,眼睁睁看着西北大军全线崩溃,这样的人,我不屑为伍。”

  孙长史颇为汗颜,忙再三解释,倒了一大通苦水。

  不外乎就是皇帝刻薄寡恩,不念旧情,苛待皇叔,多方猜忌打压,又命凉州刺史严加监督。陇山山贼得崔氏扶植,势头也来越大,时常扰边,赵王府腹背受敌,于夹缝中求生,实在是无力出兵抗敌。

  孙长史滔滔不绝,说得怀真昏昏欲睡,快要打盹时却听到了熟悉的名号,令她精神一震,睡意顿消。

  “……虽做不成夫妻,但恩义尚在。哪怕是看在谢郎面上,殿下也该考虑一下。”

  “谢珺?你刚才说他怎么了?他如今在何处?”怀真按捺不住惊喜之情,连声问道。

  西北战事吃紧后,他们就断了通信,她也曾派人寻访过,但始终无果。

  若他随了大流的话,肯定是要么投奔赵王,要么投奔崔氏,但她知道,他心里非常介意她和崔晏的过往,所以他是绝对不会投向崔氏的。

  “谢郎与王府郎中令吴彰是故交,杨将军兵败身死后,他率领一部分残军奔入汉阳,投奔了赵王。”孙长史道。

  汉阳郡距离洛阳千里迢迢,所以对于怀真婚变的内幕并不甚了解,多的是道听途说。

  外地的主流看法是娇生惯养的皇家公主抛弃了落魄未婚夫,未婚夫不服判决,奈何斗不过皇家,最终被放逐。

  因此,孙长史便和很多人一样,认为那段旧事中,怀真愧对谢珺,理应负疚,这才会将谢珺的名字搬出来。

  怀真听到这里,不觉眼神大亮,正欲追问时,却看到下首的宋康隆朝她使眼色,她急忙冷静下来,并未过多流露出真正的情绪。

  而王家那边则呈上了燕王的亲笔密信,信中说的是谢珺曾对他有活命之恩,而他答应日后若成事,绝不为难怀真半分,愿意不计前嫌,与她重修兄妹情谊。

  怀真看完信,既心酸又震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