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5章(2 / 2)


  老人大多都有些迷信,等到家里慢慢地过好了,谢薇再找个算命的塞点钱,来几句‘你这儿媳妇儿有旺夫之相’之类的神言神语,奶奶肯定会十分信服!

  越想越兴奋,谢薇拉住妈妈赶紧接着这个话头说下去:“妈,你要是能赚钱就太好啦!我和姐姐弟弟会高兴不说,到时候你也有能力哄奶奶开心。奶奶可喜欢孙大个儿他奶的红毛衣了,你要买给她,她肯定高兴,奶奶高兴了,咱们全家都高兴!”

  这话是真戳到杨秀华的心窝上了,她最大的心结就是自家婆婆。小时候在家里,她妈妈就常教导她结婚后要孝敬公婆,要敬重长辈。她爱慕谢建国,嫁过来也是一颗真心的待公婆,只可惜公婆对她有偏见,哪怕每天洗衣做饭,勤快做事,也换不来婆婆的一个笑脸。

  可就像女儿说的,若是她真能赚到钱,既能解决了家里的燃眉之急不说,还能有余力去孝敬婆婆。

  越想越清晰,杨秀华忽然意识到了问题所在,归根到底,还是得自己站起来,身份上本就差人一等,自怨自艾也不会有用,还不如竭力拼一把,真能成了,她也能扬眉吐气!

  眼见着妈妈的神色越来越坚定,谢薇都快美翻了。

  她紧接着又说道:“妈,说干就干,咱明天就试试呗?正好周日我不上学,我和你一起。”

  杨秀华转头看向女儿,十分坚定地说:“好,那就试试!”

  得到了妈妈的准话儿,谢薇简直要乐地合不拢嘴,也亏了杨秀华现在满腹心事,要不然看到小女儿这副小样子,肯定得追问一二。

  第二天,母女两人就开始忙活了。

  杨秀华比较谨慎,虽然打定主意要干这事了,但她心里也还是有些忐忑。

  想得很美好,怕做起来又有其他难题,万一她做的饭菜不好吃,没人买;又或者只有几个人来买,饭菜没卖完,别说赚钱了,没准还要亏钱。

  这些都得考虑进去,所以杨秀华并没有提前和谢建国说,想做出点成绩了再同他说。

  这一点倒是和谢薇不谋而合,她担心的更多一些,虽然她劝妈妈的时候说的特别自信,但她更了解奶奶,要是让奶奶先知道了妈妈去做小买卖,估计立马得暴躁。

  奶奶可不会想,这事是不是有前景,她还是老思想,认为做小买卖那都是没本事的人才会去做的,根本不可能赚到钱。

  谢薇想的是,等妈妈切实拿到钱了,再慢慢告诉奶奶,虽然也是个任重道远的过程,但至少不会被扼杀在摇篮里。

  心思一致,母女两个就开始偷摸摸地忙活了。

  谢建国这些天为了后院的事都是早出晚归,根本不必担心他会发现,而奶奶向来是大清早就到郊外去捡些野菜干草,一来是引火用,二来也能喂喂鸡鸭。

  谢蔷昨晚就被谢薇逼着写完作业,一大清早就出去撒欢了,想留她都留不住。

  所以到了上午八点左右,整个谢家就是谢薇母女的天下了。

  铸钢厂是中午十一点半下班,虽然中午回家吃饭的人不少。但挡不住员工多,基数大,家属院占地甚广,有很多一起上班的夫妻就不乐意赶回家做饭又吃饭。虽然肯定没晚饭的市场大,但也是有一定市场的。

  鉴于第一次卖饭,资金还不充裕——杨秀华身上只有三块钱,谢薇还有前阵子敲铁疙瘩剩下的两块钱。

  总共五块钱,实在不算多,不过好在家里原材料还算充裕,有米有面有蔬菜,就是没有猪肉了。

  谢薇建议道:“妈,咱第一次就先别做炒菜了,蒸包子卖怎么样?”方便携带也方便定价,而且包子这种东西,很少有人会不喜欢吃,热乎乎的浑圆肉包子,饿极了谁看到了都会喜欢。

  杨秀华也正有此意:“嗯,就蒸包子!”

  谢薇对她们的小生意比较有信心,于是建议道:“第一次我们先蒸一百个包子吧!”一百个包子忙活一上午应该就做出来了!

  杨秀华就没那么大的信心了:“一百个也太多了,万一卖不了呢。”

  谢薇心想,怎么可能卖不了?

  就算一个人买两个包子,一百个包子也就五十个人。铸钢厂的员工可有几千人哩,饿肚子的也至少有上千人,就算一开始不摸行情不来买,但几率再小,一千个人里也不止出来五十个人吧?

  谢薇之所以说先做一百个,想的完全不是卖不卖的了的问题。而是他们母女一上午最多也就做出一百个包子,再多的话,一来原材料不够,二来他们人手也不够。

  虽然谢薇是这么想的,但她也没有和母亲争辩。杨秀华生性谨慎,这并不是坏事,对于还在一无所知,慢慢摸索的开拓者来说,这是不可多得的品质,她不能打击了她。

  不过,她还是小小地坚持了一下:“妈,做六十个呗,要真剩下了咱家晚饭就吃包子嘛!”

  她拉着妈妈的袖子摇,杨秀华一看心就软乎乎的了。小女儿懂事,才这么小就知道帮忙做家务,如今周日了也不出去疯玩,反倒是要在家帮她蒸包子,能有这么乖巧的孩子,她十分窝心。如今难得见女儿撒娇,她也不想拂了她的心愿,于是说道:“好,做六十个,真卖不出去了,咱家晚上就吃包子!”

  敲定了章程,两人就开始和面了。杨秀华有经验,一斤面基本上能做十二三个包子,要做六十个,至少得五斤面。幸好前阵子中秋节厂里发福利,发了三袋子面,杨秀华一直省着吃,如今家里还有二十多斤白面呢。

  家里还有不少白菜,是谢薇姥姥前些天从乡下带来的,姥姥家有菜园,如今白菜都熟了。这时候可没什么反季蔬菜,白菜就是过冬的首要蔬菜了。每年姥姥都会让大舅送来四五十斤,足够谢家一家人吃上一个冬天了。

  白菜有了,小葱香油各式调料家里都有存货,唯独猪肉是必须出去买了。

  买猪肉的活儿谢薇揽了过来,杨秀华起初不同意,她倒不是怕女儿被骗,她担心的是三斤猪肉太重,女儿小胳膊小腿的哪里拿得动?

  谢薇表示,自己力气大得很,前些阵子她还背着五六斤的铁疙瘩去卖呢,三斤猪肉而已,小意思。

  于是也不顾母亲反对,拿着钱钱就出了门。

  也就十多分钟,她就买好了肉带回来了,一等猪肉是九毛钱,二等猪肉是八毛钱,三等猪肉是六毛钱。现在的储藏方式比较古老,谢薇怕三等猪肉不新鲜,回头卖的包子让人吃坏了肚子可就砸了招牌了。

  而一等猪肉贵是贵在今天刚杀的猪,一来新鲜,二来是五花肉。二等猪肉也是新鲜猪肉,可是瘦肉比较多,所以便宜些。

  谢薇想了想,做包子还是五花肉比较好,虽然贵一些,但做出来比较香,于是也不差那一毛钱了,干脆的称了三斤一等猪肉。

  带回去之后就交给老妈来剁肉了,她接手了比较安全的和面工作。

  杨秀华是做惯家务的,面食尤其拿手,发好面之后,她开始切分面剂子,一刀一个,极其精准,面剂子大小均匀,简直像是拿尺子比着切的。

  她擀面皮也极快极好,擀面杖在她手里灵活得像是能挽出花儿来,一边擀一边转,十几秒钟,一个浑圆的面皮就大功告成。谢薇拿起来看看,简直像是用圆规画的圆,佩服,实在佩服!

  临近中午十一点,两锅包子就热腾腾地出了锅。谢薇之前也没闲着,她跑去百货公司买了一个白色的塑料泡沫箱,将干净的纯白包袱垫在下面,用来装包子。

  临出发的时候,谢薇又去孙大个儿家借了辆自行车,母女两个人穿着一身干净衣服就往铸钢厂门口去了。

  她们刚到,下班铃就响了,大约又过了四五分钟才有人陆陆续续地推着车子出来。杨秀华还有些放不开,不太敢抬头,倒是谢薇大大方方的抬头看着。

  瞧见有人好奇地看着她们,谢薇就笑着问:“叔叔,刚蒸好的包子,来一个尝尝不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