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九十四章 霪雨未止、寒风未休(2 / 2)


大司马曹休骤然受伏,猝不及防,交战不利后只得慌忙退兵。而吴军则气焰嚣张,乘胜追击,在吴军的紧追不舍下,大司马所率领的魏军再也无心应战,一路上,被吴军追击斩杀的大魏儿郎竟达万余人!

逢此绝境,大司马还想拼死一搏,突围至夹石重镇以图重整旗鼓,但却没有料到此处退路早已被孙权派军阻断。

就这样,大司马麾下士卒,前无退路、后有追兵,大军在惶恐之中,还陆续叛逃,终于开始溃不成军。

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间,幸好天子先前派遣的豫州刺史贾逵及时赶到救援,这才惊退了吴军,使得大司马免于全军覆没。

大司马返回洛阳后,夏侯玄本以为文烈叔父总算是逃过了这一劫,可是谁也没有料到,大败之后,一生无往而不克、高傲倔强的的“曹家千里驹”,大司马曹休,竟因此败而羞惭不已,正值壮年的他竟就此一病不起,薨逝在了长平侯府上!

他至今仍记得,儿时,父亲曾经对自己讲过,文烈叔父与那东吴大将军陆议,少年时曾一同求学于江南,情同手足,还一同创下了那套“孔雀东南飞”的精妙剑法,二人惺惺相惜,且意气相投。但谁又知,这情同手足的师兄弟二人,最终还是难免要你死我活的大斗一场。

这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,终究还是陆议棋高一着。

夏侯玄思虑及此,心中不禁难过。曹休不仅是当世名将,更是自己父亲的总角之交、莫逆好友,且其正当壮年,就此薨逝,实在是令人惋惜不已。

当年那个在铜雀台宴会上纵马骑射,夺得锦袍的曹家千里驹,紫衣少年郎,终于就这样倒在了他的征途上。

————

太极殿上,曹叡此刻也正在回忆两年前的那个秋日。

那一年的挫折,自己就好像被打回原形一般,此事也成为了自己心中永远的耻辱。

长平侯曹休,作为文皇帝留给自己的宗室首辅,又是大魏最高军事统帅,一向以绝对的威力震慑着东吴,自文皇帝朝开始至今,一直镇守扬州的曹休,这多年以来几乎快要将东吴的北面防线撕的粉碎。

他还记得,一向谨慎的尚书蒋济还专门上表向自己劝谏,说驻守于上游的吴将朱然可能会从曹休后方袭击,而吴军亦可能随时会东进切断大司马退路,建议自己派兵救援大司马。但自己最后还是决断有误,以至于让大司马中了吴军诡计。

曹休这一死,这无异于折断了自己的一条臂膀,曹叡也颇觉心痛。

正所谓祸不单行。

转眼到了冬天,十二月之交,蜀汉丞相诸葛亮再次北犯,包围了陈仓重镇,幸好大将军曹真经历关中陇右危局之后,不敢再有所大意,预先派遣了将军郝昭严密拒守在陈仓,这才没有让诸葛亮攻破陈仓,蜀军因此也粮尽而退,无功而返。

而大司马曹休的死,似乎也让吴主孙权再无惧怕与顾虑,次年,这位吴王终于意气风发、毫无顾忌的在武昌城践祚称帝了!

这让曹叡感到无法容忍,曹叡明白,孙权这是不再将自己放在眼里了。

这数年来,自己这个新皇帝,面临了一次又一次上苍的考验与磨难,但他从未胆怯过,每次都是从容应对,以至于他很快便在朝堂之上树立了威信。

虽然自己有四位顾命大臣,但自己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手腕,可以让那些重臣权臣俯首听命,发挥出他们自己最大的作用,而不是让他们用手中的权力来掣肘自己。

所有的人也都坚信,他们的君主绝对会是一位明主,没有人会再去怀疑曹叡的能力,因为皇帝的才能已然毋庸置疑。

皇帝的思绪终于从数年前的往事中回到了朝会上来,他抚摸着宝座扶手边的龙头,这无边的权力给了他证明自己的机会,让他时常感到无比的志得意满。

可是他也发现,这个宝座似乎有着什么魔力一般,竟让自己曾经的爱妻、挚友,一个个在自己面前变得胆战心惊,如履薄冰,他发现当自己登上了这个宝座的时候,就注定会成为一个孤寂的人。

这数年来,最让曹叡痛心的,是失子之痛。

他的囧儿,他的穆儿……这些年,他似乎是受了什么诅咒一般,两名皇儿都是刚刚封王、不足一岁便夭折而亡!

他终于明白了当年父皇为何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疏远。

为帝王者,注定孤寡。

也正因如此,皇者的威严才令人感到深不可测,才令万民臣服。

放眼朝堂,臣子之中,固有位高权重者,如邵陵侯曹真,舞阳侯司马懿,但却从没有人敢在曹叡目前有哪怕稍微一丁点儿的骄傲,因为没有人敢在他目前这样做。

“参见吾皇万岁!”满朝臣工拜伏在地,山呼朝拜。

“众爱卿,平身。”曹叡的声音虽然柔和清亮,听起来毫无威慑他人之感。但每一位臣子莫不是一副战战兢兢、毕恭毕敬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