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百一十四章 万险潜伏、三路伐蜀(2 / 2)

“嗯……”

夏侯徽应了一声,疾步走出了书房,自从嫁入府中以后,夏侯徽也没怎么跟司马懿后园中的老仆们打过交道,因此也和他们不太熟络,而这个俞婆婆,向来沉默寡言,一直给夏侯徽一种阴沉的感觉,因此她方才才会那般紧张。

俞婆婆缓缓的弯下腰,拾起了掉在地上的那本书卷,看着夏侯徽慌慌张张的背影,嘴角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。

――

魏汉西南边境,上庸。

一只三万余人的军队,正沿着汉水河谷缓缓而进。

队列前排,两名健壮的士卒分别扛着三杆黑底金字的大纛旗,当头一面旗帜之上,“司马”二字正不住的在风雨中翻转着。

紧随其后的则分别是绣着“魏”字与“大将军”字样的两面大牙旗。

这正是刚刚升迁为大将军,统兵西征的司马懿所率领的大军。

“启禀大将军。”

一名身着甲胄的青年将官,自前锋部队处策马而来,走近中军,来到了大将军司马懿的仪仗之前:

“大雨淋漓,只怕我军不便再向前进军。”

司马懿抬头看了看灰蒙蒙的、淋雨不止的天空,思忖片刻后,点了点头道:

“传令三军,找附近制高点,扎营休息,待雨稍停,再行开拔。”

此次伐蜀,本是以曹真为主帅,按照曹叡原本的意思,是要从南阳宛城召回司马懿,前去雍州,与大司马曹真一道统率西北军入蜀。

可是曹真认为军无二帅,让自己与司马懿一同进军,不但无法协作,反而可能会相互掣肘,所以制订了一个新的南征计划。

那就是由曹真自己率领雍凉诸军,由子午谷南下入汉中;司马懿则率领荆州部众三万,自上庸溯汉水而上,与曹真会师于汉中南郑;鄚侯张郃则率领一军从褒斜道进兵,直指汉中。

这个计划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,蜀汉兵力本来就弱,必然无力分兵据守各道,而如果己方三路大军有一路进入汉中,蜀军也就失去地利了。

关键是此时,天公不作美,偏偏下起了连日不停的大雨。司马懿只好在此处安营扎寨,不再按原计划进军了。

曹真所率领的雍凉五万大军正在霖雨不止、年久失修、道路难通的子午谷中,艰难的行军着。

曹真偏偏将主力安排在这年久失修的子午谷,自然也是有他的道理的。

曹真觉得,正是因为子午谷道路难通,蜀军才不会料到自己的主力会从这里通过。而一旦主力顺利通过子午谷,必定会令己方军心大振,而自己也就可以策应司马懿与张郃顺利进入蜀汉北境汉中了。

虽然此时大雨不歇,但曹真认为这偏偏正是蜀军放松警惕的大好时机,只要自己顺利的通过了子午谷进入汉中,那么,司马懿和张郃率领的其余两路大军也一定不会再裹足不前了。

“传令各部,加速前进!”

曹真披着一件军中制式蓑衣,在雨中大声的传令指挥。他一向爱惜士卒,更是非常注重军心,士兵没有地方遮雨的时候,他也一定会陪着士兵冒雨前行。而平时打了胜仗得来的赏赐,曹真也会将其中绝大部分拿来赏赐部曲,因此雍凉诸军才会对曹真敬佩信服有加。

在战场上,作为统帅,自己不勇冠三军,又有谁会为自己效死命?

大雨滂沱中,雍凉诸军推车牵马,发出声声呐喊,奋力前行着,曹羲望着在雨中与士卒一同淋雨的父亲,此刻心中十分担心,他知道,父亲已经上了年纪,不再像年轻时那般生龙活虎了,不光如此,父亲身上还有不少旧伤旧疾,若是如此不爱惜身体,只怕又会旧病复发了。

“大司马,请再披上这件蓑衣吧,您是主帅,身系三军将士成败兴亡,定要保重身体。”

曹羲知道父亲一向严厉,因此在军中从来都是以军中称谓相称的。他也知道父亲的脾气,要让他回行辕避雨,他是绝对不会答应的,因此曹羲便给父亲多拿了一件蓑衣。

曹真没有多说什么,只是拍了拍儿子的肩膀,笑了笑,哗啦一下披好了蓑衣,又开始大步流星的去各部指挥了。

上庸之西数里,大将军司马懿行辕处,一匹快马冒着大雨进入了魏军营盘,看其服饰,营门士兵便知道他是传令的斥候,因此没有加以阻拦,以免延误军机。

“报……”

那斥候到了主营帐外,翻身下马,半跪在雨水中大声报道:

“有前方重要军情,需禀告大将军。”

见到那斥侯走进了营帐内,司马懿轻轻放下了手中书简。

“启禀大将军,卑职已经探得,蜀军主帅诸葛亮已在赤坂扎营,其人数,约莫有不到十万人。”

“赤坂……”

司马懿沉思了一会儿,又看了看随军地图,半晌过后,终于点了点头道:

“赤坂,位于汉中南郑北面的必经之路,无论是自己,还是大司马曹真、鄚侯张郃,想要进入汉中,都非得经过此地不可,诸葛亮选在此处扎营,便可以以逸待劳,以一敌三,这个诸葛孔明,果然不简单呐。”

那营外的雨,淅淅沥沥,渐渐的下得越来越大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