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百一十七章 卧龙再犯、冢虎请缨(2 / 2)

由于刘备死后,魏对蜀太过于低估与小看、没有严加防御的缘故,陇右的南安、天水和安定三郡面对蜀军竟无力抵抗,天水、南安太守甚至弃守郡城向东逃窜。

魏国天水守将姜维、梁绪、尹赏、上官雝等投降诸葛亮,顷刻间陇右五郡陇西、南安、天水、广魏和安定中的三郡,便都投降了诸葛亮,仅剩下了广魏郡和陇西郡。

曹魏朝野恐惧,皇帝曹叡从洛阳朝廷急率大军御驾亲征,亲自到长安坐镇,并派大将军曹真督军至郿县防御赵云、张郃率军五万前往抵抗,这才让诸葛亮的攻势稍一停歇。

这一次,是因为诸葛亮识人不明,丢了街亭重镇,失去了攻打长安的北面捷径,没了地利优势,所以才被迫撤军,魏国侥幸收复了失地,可是三郡的百姓人口却悉数被诸葛亮迁到了汉中。

同年冬,诸葛亮听说前大司马曹休战败身亡,所以再一次北伐,并以攻城车猛攻陈仓,要不是当初的大将军曹真有先见之明,预先派遣郝昭将军镇守在那里,可能陈仓重镇就这样丢了。

太和三年春,蜀军再一次准备好了粮草兵马与甲胄刀矛,诸葛亮派遣将军陈式,一举占领了大魏武都、阴平二郡。

将军郭淮帅军前去,企图争夺收复二郡,可是诸葛亮率主力军向魏军后方退路建威城,郭淮不敢自陷死路,只能立刻紧急撤退。

蜀军顺利占领二郡之后,诸葛亮还安抚了当地的氐人、羌人,然后留兵据守,自己则率军返回了汉中。而这武都、阴平二郡,直至今日,大魏也没能够收复回来。

如今,诸葛亮又提兵来犯了,而且,大司马曹真此刻已经逝世了!这叫满朝文武心中怎么能不慌张,怎么能不害怕?

曹叡也是一样,他一直在思索着,如今还有谁能够独挡一面,能够率天下之精兵,补雍凉之缺陷,成为此次防御蜀虏的主帅。

可是,他暂时似乎并没有想到合适的人选。

大将军司马懿虽谋略过人,可是却从未单独率领过十万之众进行作战,不仅如此,他最缺乏的,还是在雍凉军中的威望。

左将军、鄚侯张郃,虽然文武双全,终究只是可以统御两三万人的良将之才,也难有独当一面可以取胜的把握。

整个朝堂,此刻就这样,处于一种让人感到窒息的沉默之中,所有人都在沉思,可是却没有人想出办法。

就在这时,一个自朝堂左列前排发出的、低沉而稳健的声音,打破了这片沉默。

“臣,司马懿,愿自荐请缨,率雍凉之虎卒,破巴蜀之贼虏!”大将军、舞阳侯司马懿手持象牙笏,微微躬身,出列而奏。其实这些年来,他一直在隐忍,他不愿过早的展现出自己所有的才能,因为他认为还没有到合适的时机;他不愿过早的显露锋芒,因为这样只会让自己过早的被陛下猜忌。

可是如今,他不用再隐忍了,因为这个朝堂,这个国家,已经再也离不开他了。

至少,在新的将相还没有成长起来之前,他司马懿,已经是这朝堂之上的文武之首了。

他终于可以抬头去正视那个高高在上的人了。

这一次,他没有再像以前那样,低首躬身,战战兢兢,此刻的他,将腰身挺的笔直,用他那坚毅、自信而不容别人质疑的双眸,望着九龙金阶之上的帝王。

听了这句主动请缨的话语,曹叡的精神为之一振,他下意识的抬头看了看立在阶下的舞阳侯司马懿。

蓦然间,曹叡冷不丁的打了一个冷战,那是怎样的一双眼眸?

就像一头孤傲的月下老狼,又似一只藏匿在坟冢杂草之间的猛虎,他的眼神,自信、傲慢,似乎还夹杂着一丝渴望被认同的企盼。

但这种奇怪的感觉稍纵即逝,曹叡很快便不再去注意这个了,此刻的他,感到了一阵轻松和愉悦,幸好,自己手中还有一个可用之才。

“哦?大将军有如此把握,真是太好了。”曹叡端坐在龙座之上,紧皱的眉宇也稍稍舒展了些,他大袖一挥,朗声说道:“既然如此,那前往雍州抵御蜀虏的重责,便交给大将军了。”

曹叡立身而起,大声说道:“命大将军司马懿为统帅,暂摄雍凉诸军,屯于长安,以将军张郃、费曜、戴陵、郭淮等为副将,贾诩为监军,抵抗蜀军。传符节令,取兵符。”

一旁的内侍‘诺’了一声,便去传召符节令了,不一会,符节令便取来了雍凉虎符。

曹叡亲手取过错金虎符,走下金阶,来到了司马懿的身边,满朝臣工立刻跪伏于地、以示尊敬。

司马懿则跪立于地,等候着曹叡的命令。

曹叡躬身,拍了拍司马懿的肩膀,将能够调动雍凉三十万大军的虎符,亲手交到了司马懿的手中。

“大将军,我大魏西境百姓之安危、将士之性命,朕今日,便交托给你了。希望你不要辜负朕的期望,能够克敌制胜,早日凯旋。”曹叡沉吟半晌之后,继续言道:“大将军今将远行,朕特为你赋诗一首,以作壮行。”

曹叡与其祖父武皇帝、父亲文皇帝、叔父陈王曹植一样,都喜好作诗。

只听曹叡朗声而讼道:

“武夫怀勇毅。

勒马于中原。

干戈森若林。

长剑奋无前。”

“臣,一定尽诚竭节,不负陛下所托!”司马懿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虎符,顿首于地。